如果你去过本田博物馆,你会发现,那里的摩托车展品数量,比汽车多得多,本田靠摩托车发家,现在更加是全球第一大摩托车制造商,造出来的摩托车,几乎都是零差评,是不可思议的成就吧。
回顾本田发展的历史,简直就是励志故事,本田宗一郎先生在工厂打工时,凭借勤奋,不仅获得老板赏识,还得到资助,自己的梦想得以腾飞。可能还有很多人不知道,造摩托车之前,宗一郎先生是造发动机零件的,他看到商机,用前老板的资助,在年创立了一间制造发动机活塞环的工厂——东海精机重工业株式会社。
更有意思的是,工厂得到的第一张大订单,就是本田今天最大的竞争对手,丰田!也许丰田也是没太多选择吧,因为当时全日本,连同东海精机,只有两家可以制造活塞环的企业。这张订单可不小,丰田订购了3万个活塞环,但提出了一个条件,需要宗一郎先试制一批,确保符合丰田的标准。
这可是个难得的机会,干好了,宗一郎的公司就能一炮而红,于是,他调来最好的工程师,精心试制了个零件,再用放大镜,一个个零件检验筛选,从中再挑出50个送给丰田验货,你知道最后结果怎样?丰田确认及格的零件,只有3个!
这件事对宗一郎先生不得不说是一次打击,不过,换一个角度,何尝不是一次反省的机会呢?我记得我成为汽车媒体后,多次去日本采访本田的高层,问及和丰田的竞争关系时,不止一次听本田谦虚地说到:相比丰田,我们只是小公司,丰田是我们学习的榜样。如果你知道本田宗一郎先生这段故事,我想更能理解本田对丰田那种说不清的情愫吧。
是的,个零件只被丰田认可了3个后,宗一郎没有因此气馁,更谦虚地和同事说:“这说明我们虽然很努力,但还是研究得不够啊。”之后便加倍努力,四处拜师,大幅度提升零件精度,终于在1年后,生产出完全符合丰田要求的活塞环。
我相信,宗一郎先生是一直感激丰田的高要求,让他的事业,从一开始就有了高标准。不过,后来的事情发展有些狗血,宗一郎先生的公司被丰田吃掉,他也被边缘化。现在想想,历史就是这样的戏剧,如果那时候的宗一郎先生“认命”成为了丰田的一名员工,他又会给丰田带来什么变化呢?但我相信,再好的变化,都不如现在,有丰田,也有本田,他们既是竞争关系,又是互相学习提点的挚友,得益的,是这个世界。
宗一郎先生选择离开自己创办的公司,再次创业,这位眼光独到的商业天才,看到日本战后资源紧缺,老百姓买不起汽车,就算买得起汽车,也买不到足够的汽油。所以在战后,自行车是日本百姓最依赖的代步工具,当时自行车年产量达10万辆,但骑自行车又因为道路崎岖,异常艰难。于是,这家伙低价买来一批军方剩余的小型汽油发动机,并且把这些发动机装到自行车上,他算了一笔这样的账:要是每辆自行车都安装发动机,将会是一片很大的市场。
年,宗一郎与后来本田的第二任社长河岛先生,成功研制出了A型辅助发动机,用这台发动机驱动的自行车,不,应该称之为第一代本田摩托车吧。因为这款车,是第一款用HONDA命名的产品,在本田博物馆,配备A型发动机的自行车,被放在最显眼的位置。
事实证明,这笔帐算对了,A型发动机火了,新公司仅用了半年,就取得万日元的业绩,占据了同类产品近7成的市场份额,而有资格和本田竞争的企业,只有三家,说出他们的名字,你会会心一笑吧——雅马哈、铃木、川崎。
接下来,本田一鼓作气,很快推出了B型和C型改进型辅助发动机,延续了A型发动机的成功,在一次的庆功会上,有员工对宗一郎先生说:“社长,您的理想真是远大啊。”宗一郎爽快答:“对极了,我就是一个有梦想的人,尤其在追求速度方面……我们都要有梦想,要有理想,所以我们干脆把下一款新车,命名为DreamD。”
从A到DreamD摩托车,款款都取得成功热卖,对本田来说,是完成了最重要的原始积累,让宗一郎有了进一步创新的资本。第一步是通过制造活塞环,成为行业一员,第二步,依靠小型辅助发动机取得成功,这次,宗一郎瞄准了当时最先进的,相对于二冲程发动机来说,动力更强劲的四冲程发动机。本田用了最快的速度,第一款搭载四冲程发动机的新车,cc的DreamE车型诞生!
E型摩托车上市之后,一如预期地热卖,四冲程发动机优异的性能和稳定的质量居功至伟。而这其中的代价,是达标零件及格率太低,大量的废品困扰着本田。要解决这个问题,我相信,宗一郎先生彼时想到的,肯定是当年丰田对他制造活塞环时的高标准,要成为一间伟大的,有梦想的公司,他要学习丰田,要对零件有最严格要求。
几经考虑之后,宗一郎先生做出了一个,当时震动全公司乃至全日本业界的重大决定,不惜代价进口国外的高精度加工机床。
这个决定是孤注一掷的,要知道当时本田公司估值只有万日元,而宗一郎先生要购买的机床,价值4亿5千万,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。困难还不止是钱,因为当时欧洲美国对日本实行技术封锁政策,如何拿到先进产品的进口许可证,这是更大的难题。
结果,本田宗一郎也真是命好,钱是三菱银行借给他的,批文是日本政府出面搞定,总之,这套高精度机床,让本田之翼变得更加强壮,公司得到了爆炸式的发展,从公司创立时的34个人,到年年初的人,年年底首批高精密机床到达日本,公司雇员一跃增加到人。
事实证明,本田宗一郎先生这几步走下来,可谓步步都是关键的,步步都走得精准,今天,我们赞赏本田摩托车是“骑不坏的”,开玩笑说本田的摩托车车友间的友谊,相比美国欧洲车车友,少了最重要的“一起修车的情谊”时,不由感概,这一切,都不是必然的,少了坚持,少了这家公司创办人的梦想,都是不可能的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