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
长江证券
■华为:从通信巨头到智能汽车新贵华为在年正式开始进行车联网的布局,目前已形成具备五大产品布局的从硬件到软件的全套解决方案。华为于年在“实验室”设立车联网实验室,开始进行车联网方面的研究,其后立足于其擅长的5G技术,从车联网通信架构,到芯片中标奔驰的车载模块项目,开始一步步布局。年,华为正式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,和网络产品与解决方案BU、CloudAI产品与服务BU并列,再加上华为运营商BG、企业BG和消费者BG组成华为六大一级部门。0年0月,华为发布独立品牌“HI”,其中包括了个全新的计算与通信架构和5大智能系统。0年月,长安汽车宣布与华为和宁德联合打造一个全新的高端智能品牌。该品牌将为用户提供系列极致体验的智能科技产品,进而将全面数字化的出行变为现实。华为将自己定位为智能汽车ICT(信息与通信技术)部件和解决方案的供应商。0年0月,推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“HI”:包括一个全新的“计算与通信架构”和五大智能系统——智能驾驶、智能座舱、智能电动、智能网联和智能车云。以及激光雷达、ARHUD等全套的智能化部件。“HI”还提供强大的算力和操作系统,包括三大计算平台:智能驾驶计算平台、智能座舱计算平台和智能车控计算平台,以及三大操作系统AOS(智能驾驶操作系统)、HOS(智能座舱操作系统)和VOS(智能车控操作系统)。从技术层面来说,当前的总线+分布式功能单元,将转变为分布式网络和三个域控制器,包括智能座舱域、整车控制域和智能驾驶域,这也是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内产品布局的核心架构。分具体产品来看,网联技术、车联网云平台、计算平台是华为目前在汽车行业已经明确的布局,与华为的主营业务——通讯、云平台、芯片一一对应。CC架构:通过CC架构这一作为底层「计算+通信」的基础设施,连接起了CDC智能座舱平台、MDC智能驾驶平台和智能电动VDC平台。主要具备四大优势:成本优化、缩短车型开发时间、优化驾乘体验以及支持自动驾驶的逐级演进。具体来说,CC架构将会通过集中式布局,减少ECU数量以及线束长度,从而实现成本和整车重量的优化;
能够大幅节省车企开发新架构的时间,可将车型开发周期缩短6至8个月;
CC架构通过将整车级能力进行开放,让用户可以按需调用车内的功能,使用户的驾乘体验更加灵活;
基于CC架构,可以实现智能驾驶硬件可扩展,以及实现自动驾驶从L0到L4架构的持续演进。
■华为如何推进与整车企业的合作?从年华为牵手东风起,华为就陆续与上汽、广汽、比亚迪、长安等十余家本土车企合作,从将自己的5G通信模组搭载在一些车型上,再到车机、车联网等更深层次的合作,华为从硬件到软件一步步加深合作。我们将华为与车企的合作分为三个层面:)生态层面,嫁接华为生态的Hicar,该层次是华为将自己的系统与汽车生态结合在一起,从操作层面来说较为简单,容易大面积铺开,是和车企合作最快的方式;
2)增量部件层面,华为通过其在零部件方面的成本优势可以切入硬件方面的供应;
3)平台层面,华为将提供自动驾驶计算平台MDC,将自己的传感器、执行器及应用算法等与合作伙伴更深融入。
华为与众多主机厂开展战略合作,长安、比亚迪合作深入。目前华为与众多主机厂均签署了战略框架协议,在智能驾驶、智能座舱、智能网联等各个方面展开合作。)实质进展最为深入的是长安汽车,长安与华为、宁德联合发布高端品牌新能源汽车;2)比亚迪与华为合作也较为密切,目前产品主要在智能座舱领域。从业务来看,主机厂和华为在智能网联以及智能车云上合作较多,智能驾驶层面与长安、江淮深度合作。我们根据目前现有信息对华为5块业务与主机厂合作做了梳理。智能驾驶:已有实质进展的公司主要是长安、江淮;智能座舱:主要合作公司比亚迪、长安;智能电动:华为电驱在上汽大通上已经开始应用;智能网联:5G技术是华为最具备优势的业务,目前众多主机厂也是围绕5G技术展开合作,比如比亚迪、长安、北汽、上汽、东风等;智能车云:目前已经使用华为的云平台的车企主要是一汽、长安、江淮。■生态优势布局,Hicar嫁接华为生态汽车智能投屏指将智能手机内容投射到汽车中控屏,使行车功能实现多样化。将手机内容投射到中控屏上,通过连接HUD抬头显示仪,和手机APP的配合,可以实现语音接打电话、读取联系人、内置电台、播放本地音乐、语音播报回复